
* 1983 年,Sierra On-Line 发售了一款在 VIC-20 上游玩的地牢探索游戏《创世纪:德拉什山逃亡》(Ultima: Escape from Mt. Drash)。虽然游戏制作粗糙,而且与《创世纪》本身没有关联,但是加里奥特却允许 Sierra On-Line 以“创世纪”命名那款游戏。
作者:FE
翻译:Thunderplus
初代《创世纪》成功之后,理查德 · 加里奥特(Richard Garriott)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开发续作。在此期间他自学了用汇编语言写程序,所以第二作的图像多样性和游戏规模也有所进步。
但《创世纪 2》真正的独特之处不在于技术层面,而与加里奥特看过的一部电影有关——《时光大盗》(Time Bandits)。这部诙谐幽默的奇幻喜剧片由特里 · 吉列姆(Terry Gilliam)于 1981 年执导,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群矮人相遇,用一张魔法地图穿越时空的故事。
加里奥特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深受启发,把《创世纪 2》的舞台从索沙利亚(Sosaria)这片魔法大陆搬到地球。前作中的蒙丹法师(Mondain)被打败之后,他的学徒兼情人米纳丝(Minax)学会了时间旅行,派遣自己的邪恶仆从在地球的各个纪元兴风作浪。不列颠之王(Lord British)发出呼吁,一个新的英雄需要站出来,摧毁米纳丝的奸计。
英雄通过魔法大门在五个时空穿梭,后来该设定逐渐成为《创世纪》系列的标志性特征。《时光大盗》里,有一张地图能显示所有魔法大门的位置以及它们通向的时间地点。《创世纪》游戏盒子里也配有一张布制地图。当时大多数游戏都是用劣质的拉链塑料袋一包完事,但加里奥特却想在游戏盒里附赠精心制作的地图。他的要求被多家开发商回绝,最后只有 Sierra On-Line 同意这么做。
如果时间旅行还不够过瘾,玩家还能在《创世纪 2》里遨游宇宙,探索太阳系的九大行星(那会儿冥王星还在行星之列)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区域没有什么游戏内容,也没有故事,除了几个彩蛋和意义不大的第一视角地牢外,属实乏善可陈。
如今大多数玩家不再讨论《创世纪》这款经典游戏,主要出于两个原因。其一,游戏性不佳,玩家大部分游戏时间都是在打怪、搜集随机掉落的关键道具中度过的。一边吐槽角色系统令人发指的平衡性问题,一边耐着性子刷级,直到自己足够强大,可以攻下米纳斯的城堡。
其二,故事设定令人费解。《创世纪》系列后续作品对本作的故事设定做出大量修订,解决游戏的故事漏洞,例如为何地球上会出现索沙利亚的角色,以及涉及时间线变化的大事件所引发的剧情漏洞。
《创世纪 2》有很多好的想法,让当时的玩家耳目一新。然而时至今日,其单调重复的游玩体验和空洞的游戏内容让《创世纪 2》成为系列中最过时的作品。不过没关系,真正的佳作还在后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