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*1982 年《苹果园之下》再发售了一个特别版,图像水平更高,而且可以多平台运行,也可以保存游戏进度,以便分多次游玩。
作者:SC
翻译:Thunderplus
我在《Rogue》发售的两年之前公布了这个游戏。我没有受《Rogue》的影响(直到 1983 年我才知道那部作品),而且据我所知远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《Rogue》团队也不知道我这部游戏。我们可能是各管各的有了一样的想法,但至少我可以说《Rogue》是‘类苹果园之下’游戏。
—— Don Worth
《苹果园之下》作者
有些游戏是老游戏,还有些游戏得称为上古级游戏。《苹果园之下》(Beneath Apple Manor,以下简称为“BAM”)就是这么一款上古级游戏。它发售于 1978 年,是第一款在家用电脑上运行的类 RPG 游戏,或者说是最早的那一批之一。是的,个人计算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。
它的卡带版可以在仅仅 16K 大小的内存上运行,但如果是磁盘版(也就是我手上这种)就需要 32K 以上的内存。关卡是随着一边你探索地牢一边由系统生成的。怪物只有五种:绿色的史莱姆、鬼魂、山精、紫色的蠕虫还有红色的龙。随着你越深入地牢,它们也会变得越厉害。
每一种怪物都有它们各自难对付的点。史莱姆会腐蚀你的护甲,山精会再生,鬼魂会永久降低你的力量值,蠕虫可以秒杀你。龙也可以,而且防御很高。
BAM 里支持自定义功能。你可以选择每一层的地牢房间数(一般在 4 到 7 个,取决于你的计算机 RAM 大小),也可以选难度,还有黑白或者彩色模式。在彩色模式里每个个体都是以不同颜色显示的方块。
我更喜欢 ASCII 黑白模式,在这个模式中怪物和玩家都是以字母表示,而宝藏以“$”表示。

你的角色有四种属性:力量(Strength)、敏捷(Dexterity)、体质(Body)、智力(Intelligence)。战斗会消耗力量值,所以战斗之后一定要休息一段时间来回复它。同样地,行动消耗敏捷,施展魔法消耗智力。休息可以恢复,但只有治愈的魔法能恢复生命值。所以这个游戏里你不用想着赶路,也不用速战速决。你需要的是谨慎。
击杀怪物或者把宝藏带回主楼梯口——每一层的起始点——都能获得经验(但是起始点不显示在地图上,所以最好还是把它的位置记下来)。
同样在入口你可以用 10 点经验兑换 1 点永久属性值。金子可以用来购买武器和护甲的升级。最重要的是,你可以购买一个“脑部扫描(brain scan)”,也就是游戏里的存档功能。


如果你的角色死亡的话——肯定会的,这是早晚的事——角色会以上一次扫描时的状态在楼梯口复活。当然所有你得到的金钱都会丢失,但你的小命保住了。所以当你重新攒够了钱,就赶紧去扫描吧。只不过每复活一次,你所有的属性都会下降 10%。噢!复活太多次的话你的角色会变得非常非常弱。
所以你要在地牢里小心谨慎地前进,在门前聆听对面的动静,调查墙壁看看有没有隐藏门,把堵住的那些门砸开。打不过的时候你得跑路,但同时祈祷自己不会又直接跑进怪堆里。
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目标,就是找到传说中的“金苹果”。据传,龙把一堆财宝藏在了地底洞窟,而这个宝贝就在其中。游戏里当然确实是有苹果的,看,这不就拿到了!真有这么简单?你知道那句话,真苹果只有一个(不过这次不是戒指)[1]。
游戏里每一个宝窟里都设置了一枚苹果;拿到一枚假的你就重新读盘了。但你怎么知道哪个是真苹果,哪个是假苹果呢?啊哈,只有你拿了才知道。所以玩这个游戏即使不进行高强度的战斗,你也可以紧张到手心冒汗。
BAM 必须一次性通关,扫描角色只能保存当前游戏的进度。退出再重进就得从新游戏开始。不过这也意味着它的流程不算长。如果每层是五个房间的话,你基本可以在四小时左右把它打通。

于是 BAM 成为了《Rogue》及其诸多变种的原型。遗憾的是,它在这一游戏分支的历史中常常被忽略,尽管比 1980 年《Rogue》的发售时间还要早两年[2]。

在那个年代,《苹果园之下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产物,尽管有时候让人抓狂。游戏很简单,但需要你的思考和策略。它展现了在不宽裕的内存条件下,紧凑精良的代码能达到怎样优秀的效果。
[1] 译者注:这里原文是:“there can be only one”,而“There can be only one Lord of the Rings, only one who can bend them to his will. And he does not share power!” 是《指环王》中的一句话。
[2] 一些游戏历史研究者认为 BAM 是第一款商业电脑游戏。它在相关商店里有售,用塑封袋包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