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魔眼杀机》的成功使它在 1994 年被移植到了 SNES 和 SEGA CD 平台,知名作曲家古代佑三为其创作了全新的原声音乐。令人好奇的是,2002 年,该游戏在 GBA 平台上推出了重制版。该重制版做了很多改变,比如采用了第三版 AD&D 规则,加入了如虚张声势(Bluff)和恐吓(Intimidate)等非战斗技能,甚至采用了和金盒子(Gold Box)游戏类似的等距视角的策略战斗模式。不幸的是,缓慢的战斗节奏和笨拙的交互界面和游戏很不搭,最终导致了重制版的平庸结局。
实际上,和历史上流芳百世(或者臭名昭著)的大人物组队探索地狱荒芜的土地就是《逃离地狱》全部内容。这游戏的难度相对较低,所以主要的挑战就在于决定让谁加入或者离开 Richard 的队伍。从机制上来看,《逃离地狱》就是一个简化版的《废土》(Wasteland):一个俯视角回合制 RPG,有属性值、技能(大部分都是战斗用的,但也有不是的)、和使用了动画化敌人肖像的第一人称视角战斗等设定。
就像很多更老的 CRPG 一样,《逃离地狱》也有点那么点怪调调。(还记得《魔法门》(Might and Magic)的烤农民[3]或者《废土》里的兔子大师[4]吗?)它始终保持着一种半开玩笑的风格,毫不关心设定的一致性。如果这对你来说很有趣,那么你会很享受这个游戏幽默的设计和巧妙的剧情,还有它表现地狱中官僚主义和权力更迭的手法。本作的创意可谓奇葩,尤其是在后众筹时代和 3A 游戏危机[5]的背景下,这种游戏类型极度匮乏。
遗憾的是,因为 EA 一贯的把戏,游戏内容被阉割了而且仓促发售。另一个结局、剩下的六层地狱[6]、一大堆独立的任务链、还有一个阵营系统(alignment system)[7]等等一切都被舍弃了。这一般会导致剧情收尾收得松松散散,最终让这款游戏无缘 RPG 神坛。即使是这样,光看最后的成品,《逃离地狱》也是一款独树一帜的 RPG,在你通关之后还会萦绕在脑海中许久。[8]
《创世纪世界:野蛮人帝国》(下面简称《野蛮人帝国》)[1]就是这个系列的首作,本作中贤者(Avatar)来到了伊顿的迷失山谷(Lost Valley of Eodon),这是一个类似《失落之地》(Land of the Lost)[2]那种被原始部落和史前恐龙所占据的世界,也受到了通俗杂志和小说《艾伦 · 昆特梅恩》(Allan Quatermain)[3]的启发。
Interplay, 1990, MS-DOS and Amiga* * Interplay 在 1994 年发售了另外一款游戏也叫作《J.R.R. Tolkien’s The Lord of the Rings, Vol. I》,这次换成了 SNES 平台。尽管名字一模一样,但这是一款由其他团队打造的全新游戏。
作者:MI 翻译:FQ
“我小时候沉迷于追书,还买了挂历等等所有周边。在《护戒同盟》(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)的封面里面藏了一个我在七年级时手写的电脑程序。我把它拿给了他们(托尔金遗产基金会,Tolkien Estate)并向他们展示:‘这是我的第一个电脑程序,在书的封面上写的。’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同意的,但他们确实同意了。我想他们知道正在跟一群对授权很有激情的人打交道吧。”